鋼琴演奏用譜架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本實用新型屬于鋼琴譜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
背景技術:
鋼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鋼琴音域范圍從A2至c5,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于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里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而在鋼琴曲目初學時,由于對樂譜較為陌生,一般需要將樂譜放置在鋼琴鍵蓋的譜架上,使得演奏者按照樂譜通過較為連續地按下鍵盤上的琴鍵,從而演奏出連續的鋼琴曲,但是現有譜架在翻動樂譜時,如果有風,則容易將樂譜吹翻頁,使得演奏者需要用手糾正錯誤的翻頁,操作較為不便,如果通過譜架將樂譜夾住,則在翻動樂譜時需要取下夾子,然后翻頁后再將夾子夾在樂譜上,操作更為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現有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設置譜架基塊及設置在譜架基塊前端可轉動的翻轉塊,以譜架基塊承載樂譜,以翻轉塊約束住樂譜下端,防止樂譜被風吹動而錯誤翻頁,其中翻轉塊與譜架基塊的兩端分別通過拉簧相連,在演奏者需要對樂譜進行翻頁時,將翻轉塊手動下拉,拉簧產生彈性變形,解除對樂譜下端的約束,便于演奏者對對樂譜進行翻頁,且在翻頁完成后演奏者解除翻轉塊下拉的狀態,使得翻轉塊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自動復位,便于演奏者演奏,省時省力。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包括譜架基塊和翻轉塊,所述譜架基塊包括左立塊、連接豎板、沉頭孔、螺栓、右立塊和底板,所述連接豎板的后端面設置在鍵蓋中央,所述連接豎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后側,所述連接豎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左立塊和所述右立塊,所述左立塊的左側和所述右立塊的右側設置有第四轉柱和第一轉柱,所述第四轉柱和所述第一轉柱中間分別嵌入有第一轉軸,兩個所述第一轉軸相對的一端分別相對延伸嵌入在所述左立塊的左側和所述右立塊的右側,所述底板的前端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端缺口,兩個所述端缺口內分別嵌入有端連塊,兩個所述端連塊和所述底板前端分別嵌套在第二轉軸上;所述端連塊作為所述翻轉塊的一部分,所述翻轉塊包括豎直壓板,兩個所述端連塊的前端面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豎直壓板的后端面下部,所述豎直壓板不與所述底板前端接觸,所述豎直壓板左右兩端的上部分別嵌入有第三轉軸,兩個所述第三轉軸的相向端分別向所述豎直壓板左右兩端的外側延伸且其分別嵌套有第三轉柱和第二轉柱;所述第一轉柱和所述第二轉柱之間與所述第三轉柱和所述第四轉柱之間分別設置有右側拉簧和左側拉簧。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豎板上自前向后貫穿設有沉頭孔,每個所述沉頭孔分別對應嵌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過所述沉頭孔向后延伸嵌入在所述鍵蓋上。
進一步地,所述端連塊的后端下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圓角,使得所述端連塊在右視方向下當且僅能繞著所述第二轉軸逆時針轉動90°。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處于兩個所述端缺口之間的部分,其前端上下兩個棱邊處分別設置有第三圓角和第二圓角,避免所述翻轉塊的轉動與所述底板產生運動干涉。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體的積極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設置譜架基塊及設置在譜架基塊前端可轉動的翻轉塊,以譜架基塊承載樂譜,以翻轉塊約束住樂譜下端,防止樂譜被風吹動而錯誤翻頁。
2、本實用新型中翻轉塊與譜架基塊的兩端分別通過拉簧相連,在演奏者需要對樂譜進行翻頁時,將翻轉塊手動下拉,拉簧產生彈性變形,解除對樂譜下端的約束,便于演奏者對對樂譜進行翻頁,且在翻頁完成后演奏者解除翻轉塊下拉的狀態,使得翻轉塊在拉簧拉力的作用下自動復位,便于演奏者演奏,省時省力。
3、本實用新型結構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4、本實用新型產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5、本實用新型便于使用,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是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到鋼琴鍵蓋上的示意圖。
圖中:1-左立塊,2-連接豎板,3-沉頭孔,4-螺栓,5-右立塊,6-第一轉柱,7-第一轉軸,8-底板,9-右側拉簧,10-第一圓角,11-端連塊,12-第二轉軸,13-第三轉軸,14-第二轉柱,15-豎直壓板,16-第三轉柱,17-左側拉簧,18-第四轉柱,19-第二圓角,20-端缺口,21-第三圓角,22-鍵蓋。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例子用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結構。為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下文中對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設置進行描述。此外,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復參考數字和/或字母。這種重復是為了簡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各種實施例和/或設置之間的關系。應當注意,在附圖中所圖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繪制。本實用新型省略了對公知組件和處理技術及工藝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實用新型。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除非特別說明或者指出,否則說明書中的可能涉及的術語“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僅僅用于區分說明書中的各個組件、元素、步驟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個組件、元素、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或者順序關系等。
如附圖1-附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包括譜架基塊和翻轉塊,譜架基塊包括左立塊1、連接豎板2、沉頭孔3、螺栓4、右立塊5和底板8,連接豎板2的后端面設置在鍵蓋22中央,連接豎板2的下端固定設置在底板8上端面的后側,連接豎板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立塊1和右立塊5,左立塊1的左側和右立塊5的右側設置有第四轉柱18和第一轉柱6,第四轉柱18和第一轉柱6中間分別嵌入有第一轉軸7,兩個第一轉軸7相對的一端分別相對延伸嵌入在左立塊1的左側和右立塊5的右側,底板8的前端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端缺口20,兩個端缺口20內分別嵌入有端連塊11,兩個端連塊11和底板8前端分別嵌套在第二轉軸12上;
端連塊11作為翻轉塊的一部分,翻轉塊包括豎直壓板15,兩個端連塊11的前端面分別固定設置在豎直壓板15的后端面下部,翻轉塊,豎直壓板15不與底板8前端接觸,豎直壓板15左右兩端的上部分別嵌入有第三轉軸13,兩個第三轉軸13的相向端分別向豎直壓板15左右兩端的外側延伸且其分別嵌套有第三轉柱16和第二轉柱14;
第一轉柱6和第二轉柱14之間與第三轉柱16和第四轉柱18之間分別設置有右側拉簧9和左側拉簧17。
連接豎板2上自前向后貫穿設有沉頭孔3,每個沉頭孔3分別對應嵌入有螺栓4,螺栓4穿過沉頭孔3向后延伸嵌入在鍵蓋22上。
端連塊11的后端下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圓角10,使得端連塊11在右視方向下當且僅能繞著第二轉軸12逆時針轉動90°。
底板8上處于兩個端缺口20之間的部分,其前端上下兩個棱邊處分別設置有第三圓角21和第二圓角19,避免翻轉塊的轉動與底板8產生運動干涉。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譜架基塊及設置在譜架基塊前端可轉動的翻轉塊,以譜架基塊承載樂譜,以翻轉塊的豎直壓板15后端面上部約束住樂譜下端,防止樂譜被風吹動而錯誤翻頁,其中翻轉塊與譜架基塊的兩端分別通過右側拉簧9和左側拉簧17相連,在演奏者需要對樂譜進行翻頁時,將翻轉塊手動下拉,拉簧產生彈性變形,豎直壓板15解除對樂譜下端的約束,便于演奏者對對樂譜進行翻頁,且在翻頁完成后演奏者解除翻轉塊下拉的狀態,使得翻轉塊在右側拉簧9和左側拉簧17的拉力同時作用下自動復位,豎直壓塊的后端面重新保持豎立且其對樂譜下端重新進行約束,便于演奏者演奏,省時省力。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而在本實用新型各個零部件所采用的材質方面,如果帶有“彈性”術語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彈簧鋼材質,也可以采用的是橡膠材質;如果帶有“剛性”術語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鋼材質,也可以采用的是硬質工程塑料材質。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依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譜架基塊和翻轉塊,所述譜架基塊包括左立塊、連接豎板、沉頭孔、螺栓、右立塊和底板,所述連接豎板的后端面設置在鍵蓋中央,所述連接豎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后側,所述連接豎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左立塊和所述右立塊,所述左立塊的左側和所述右立塊的右側設置有第四轉柱和第一轉柱,所述第四轉柱和所述第一轉柱中間分別嵌入有第一轉軸,兩個所述第一轉軸相對的一端分別相對延伸嵌入在所述左立塊的左側和所述右立塊的右側,所述底板的前端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端缺口,兩個所述端缺口內分別嵌入有端連塊,兩個所述端連塊和所述底板前端分別嵌套在第二轉軸上;
所述端連塊作為所述翻轉塊的一部分,所述翻轉塊包括豎直壓板,兩個所述端連塊的前端面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豎直壓板的后端面下部,所述豎直壓板不與所述底板前端接觸,所述豎直壓板左右兩端的上部分別嵌入有第三轉軸,兩個所述第三轉軸的相向端分別向所述豎直壓板左右兩端的外側延伸且其分別嵌套有第三轉柱和第二轉柱;
所述第一轉柱和所述第二轉柱之間與所述第三轉柱和所述第四轉柱之間分別設置有右側拉簧和左側拉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豎板上自前向后貫穿設有沉頭孔,每個所述沉頭孔分別對應嵌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過所述沉頭孔向后延伸嵌入在所述鍵蓋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連塊的后端下邊沿處設置有第一圓角,使得所述端連塊在右視方向下當且僅能繞著所述第二轉軸逆時針轉動9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處于兩個所述端缺口之間的部分,其前端上下兩個棱邊處分別設置有第三圓角和第二圓角,避免所述翻轉塊的轉動與所述底板產生運動干涉。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琴演奏用譜架,設置譜架基塊及設置在譜架基塊前端可轉動的翻轉塊,以譜架基塊承載樂譜,以翻轉塊的豎直壓板后端面上部約束住樂譜下端,防止樂譜被風吹動而錯誤翻頁,其中翻轉塊與譜架基塊的兩端分別通過右側拉簧和左側拉簧相連,在演奏者需要對樂譜進行翻頁時,將翻轉塊手動下拉,拉簧產生彈性變形,豎直壓板解除對樂譜下端的約束,便于演奏者對對樂譜進行翻頁,且在翻頁完成后演奏者解除翻轉塊下拉的狀態,使得翻轉塊在右側拉簧和左側拉簧的拉力同時作用下自動復位,豎直壓塊的后端面重新保持豎立且其對樂譜下端重新進行約束,便于演奏者演奏,省時省力。
技術研發人員:宋彥斌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懷化學院
文檔號碼:201721496353
技術研發日:2017.11.10
技術公布日:2018.05.04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