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氮 (氮化)

博主:adminadmin 2023-02-11 04:10:01 條評論
摘要:滲氮是在一定溫度下(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滲入到模具工作表面并向內擴散,形成氮化物層的工藝過程。滲氮可獲得較高的表面硬度(...

  滲氮是在一定溫度下 (Ac1以下),使活性氮原子滲入到模具工作表面并向內擴散,形成氮化物層的工藝過程。

滲氮 (氮化)

  滲氮可獲得較高的表面硬度 (1000~1200HV)和耐磨性,并能保持到600℃左右而無明顯下降;具有較好的抗疲勞強度和耐蝕性;滲氮處理的溫度較低且不再進行其它熱處理,所以工件變形小,適合于精密模具的表面強化處理;滲氮層厚度小于0.7mm,脆性較大,因此只適合于含鉻、鉬等合金鋼。

  目前主要應用的滲氮方法是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兩種。氣體滲氮是將已經除油凈化了的模具零件置于通有***的井式滲氮爐內,加熱至滲氮溫度后保溫,氨在加熱溫度下將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而形成固溶體和氮化物。

  滲氮工藝分為一段、二段和三段滲氮法。其中一段滲氮法是在480~530℃的溫度范圍內,長時間保溫的滲氮過程;二段滲氮法是先采用較低的溫度,通常為490~530℃滲氮一段時間,然后提高滲氮溫度 (提高到530~560℃),再滲氮一段時間。二段滲氮是目前生產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與一段滲氮法相比其優點是滲氮速度快,滲氮層脆性小,缺點是滲層硬度低。

  三段滲氮法是指在三個不同的溫度段,分別進行滲氮的處理過程。***階段的滲氮溫度在490~520℃范圍內;第二階段的滲氮溫度在560~600℃范圍內;第三階段的滲氮溫度在520~540℃范圍內。此方法具有較高的滲氮層硬度和較短的滲氮周期,但滲氮層組織比較粗大。

  滲氮保溫時間較長,具體時間則取決于對滲層厚度的要求和滲氮溫度的高低,一般為10~30h。若采用二段滲氮法時,可按0.01~0.012mm/h計算。

  下面介紹幾種典型材料制成的模具的滲氮工藝規范。

  30CrMnSiA鋼采用一段表面處理法,滲氮溫度為500℃士5℃,保溫時間為25~30h,氨分解率為20%~30%,滲氮層厚度為0.2~0.3mm,表面硬度大于58HRC。

  C***MOV鋼采用二段處理法,***階段的滲氮溫度為480℃,第二階段的滲氮溫度為530℃。***階段的保溫時間是18h,第二階段的保溫時間是25h。***階段氨的分解率為14%~27%,第二階段氨的分解率為36%~60%。滲氮層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表面硬度為720~860HV。

  40Cr鋼若采用一段法,滲氮溫度為490℃,保溫時間為24h,氨的分解率為15%~35%,滲氮層厚度為0.2~0.3mm,表面硬度大于或等于600HV。若采用二段法,***階段的滲氮溫度是480℃士10℃,保溫時間為20h,氨的分解率為20%~30%,滲氮層厚度為0.3~0.5mm,表面硬度大于或等于600HV。第二階段的滲氮溫度為500℃士10℃,保溫時間是15~20h,氨的分解率為50%~60%,其它則和***階段相同。

  4Cr5MOV1Si(H13)鋼,采用一段處理法,其滲氮溫度為530~550℃,保溫時間為12h,氨的分解率為30%~60%,滲氮層厚度為0.15~0.2mm,表面硬度為760~800HV。

  離子滲氮是輝光離子滲氮的簡稱,該方法是將被滲氮的工件放在密閉的真空容器,在內加熱到350~570℃,真空度為2.6Pa,充入一定比例的氮、氫混合氣體或***,其氣壓在70P亂左右。其工作原理如圖3-8所示,工件作為陰極,在真空容器內相對一定的距離設置陽極,在兩極加以400~1000V直流電壓,使之產生輝光放電,根據滲氮溫度的不同電流密度一般為0.5~3mA/cm2,在高壓電場作用下氣體介質發生電離而產生高能離子,并以極高的速度轟擊工作表面,使氮離子轉換為氮原子而滲入工作表面,然后經過擴散形成滲氮層。由于氮氣電離發生淺紫色輝光,因此稱為輝光離子滲氮。

  與氣體滲氮相比較,離子滲氮層的韌性和抗疲勞強度顯著提高,且滲氮速度快,獲得同樣厚度滲層只需氣體滲氮時間的1/4~1/2;對材料的適應性強,各種鋼材、鑄鐵和有色金屬都能進行離子滲氮。常用模具鋼的離子滲氮工藝見表3-8。

  來源:《模具制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