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主動去產能 打好“6643”收官戰
出場嘉賓:方麗平 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唐鋼公司煉鐵部經營科科長

王福強 全國政協委員、省***參事
王 昌 全國人大代表、省國資委主任
高宏志 全國人大代表、邯鄲市委書記
早春時節,盛會如期。
此前國內多家媒體兩會熱詞前瞻顯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今年兩會話題重點。
去產能特別是去鋼鐵產能,是河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硬骨頭,也是河北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關鍵之策。作為全國***的鋼鐵煤炭去產能“雙先行”省份,“十三五”期間又承擔全國鋼鐵行業1/3的壓減任務。鋼鐵去產能,河北重任在肩。
今年是去產能***為較勁的一年,河北要完成“6643”收官任務,實現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產能1624萬噸。怎樣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如何防止已化解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主動去產能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新聞背景:去年以來,河北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去產能,為優勢產能騰出更多發展空間,促使河北鋼鐵產業加速推進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來自省冶金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鋼鐵工業實現利潤大幅回升。
兩會現場:河北傳統產業比重大,產業結構偏重,發展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不高,其突出表現就是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河北對去產能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工作開始上路了。但未來去產能工作仍任重道遠。”一些來自鋼鐵行業的代表委員談起去產能的心路歷程、頗有感慨。他們說,我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初一些鋼企可能存在不情愿、不主動的情緒。但隨著去產能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適應、自覺調整,甚至一些企業還嘗到了甜頭。
去產能不應被鋼鐵企業視為負擔,而是鋼鐵工業轉型脫困的重要機遇。
“去產能后,河鋼轉型升級的步伐變得更快、更輕盈了!”方麗平代表說,去年河鋼集團唐鋼公司關停了一座450立方米高爐,去產能沒有拖累公司效益,卻加速了河鋼轉型升級的步伐。去年,河鋼的品種鋼比例提高到55%,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生產汽車板、家電板等高端產品1215萬噸,同比提升123%。去的是產能、提升的是競爭力。“一定要堅定去產能的信心,做好轉型升級的文章。”
“去產能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王昌代表說,去產能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頭戲,由“要我去”變為“我要去”,對此企業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了,主動性越來越強了。
做好今年去產能,邯鄲市立足一個“早”字。高宏志代表介紹,在去年提前超額完成省里下達任務的基礎上,今年邯鄲市立足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從一季度就開始“去”,自我加壓,確保9月底前完成壓減任務。
多管齊下 堅決啃下“硬骨頭”
新聞背景:2017年的去產能工作格外“較勁”。我省提出,今年計劃目標不僅要完成“6643”收官任務,同時銜接“十三五”任務,需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產能1624萬噸,完成4家“僵尸企業”出清。
兩會現場:“任務重、壓力大、要求高,原來閑置的、水平相對較低的產能,該去的已經去了,剩下的多是在產的、水平相對較高的,都是‘硬骨頭’,處置起來難度大。越是較勁的時候,就越要堅持。”來自鋼鐵行業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無論難度有多大,都要確保打贏“6643”收官戰。
“在去產能方面,國有企業要帶頭。”王昌代表說,2017年進入去產能關鍵階段,全省國有企業將持續推進動能轉換工程,全面完成2017年壓減煉鐵產能104萬噸、煉鋼產能336萬噸的任務。
王福強委員認為,要把底數摸清楚,把政策定***,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為去產能創造公平公正環境,提速去產能工作。去產能,更要發揮好***作用,從政策制定、要素保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多方面下手,綜合運用經濟、法治等辦法,實現多管齊下,協調發力、穩步推進。
鞏固實效
防止已化解過剩產能死灰復燃
新聞背景:漲價,成為自去年年中以來,全國鋼鐵市場的關鍵詞。進入3月份,馬上就要迎來傳統鋼材消費旺季,專家預計全年鋼價漲幅將在10%左右。拒絕市場暫時性回暖的誘惑,下大力氣鞏固去產能實效刻不容緩。
兩會現場:“鞏固去產能實效,防止已化解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尤其不能松勁兒,要加強去產能的督導管理。”王昌代表談到,去年我省結合安豐公司違法違規建設鋼鐵項目問題的整改落實,全面開展了去產能的摸底排查,加強了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環節的督導檢查,不留盲區、嚴防死守。督導檢查不可少,長效制度加快建。去產能完成情況已納入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考核評價體系,未來還要進一步完善,形成化解和防止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
去年以來,我省研究制定了企業規范管理、行業優化升級等70多個關于去產能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較為系統完善的“6+N”標準和配套政策,為防止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打下基礎。
鞏固去產能實效,更要為企業想出路。王福強委員建議,我省應通過落實和完善財稅政策、妥善安置職工、強化金融支撐、完善土地政策等措施,進一步加大對鋼鐵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型,幫助他們走上發展新路。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