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對鋼晶粒度的影響
許多鋼結構件都要求具有細晶組織。這是因為,多晶體金屬的屈服強度與晶粒 度之間有如下關系:a,=ao+Kd-1/2 (1-10)式中,a。和K為材料常數,d為晶粒直徑。這個關系式表明,鋼的屈服強度直接 與晶粒直徑平方根的倒數有關。采用細晶粒除了提高屈服強度外,還可改善性 ,這是所有強化鋼的手段中少見的。

為了提高鋼鍛件的強度和塑性,必須控制鍛造溫度、變形程度以及鍛后冷卻速 度等因素,以便得到細晶的鍛件。
中碳鋼 (0.45%)的鍛造加熱溫度和終鍛溫度對晶粒度影響的示意圖解。假設鍛造所用的毛坯具有中等大小的晶粒,當毛坯 加熱到A, 3以上溫度時,原來的鐵素體+珠光體組織便轉變成細小的奧氏體晶粒 。隨著溫度繼續升高,晶粒逐漸變粗。當加熱到始鍛溫度時,晶粒則變得很粗大。如果不進行鍛造就將毛坯冷卻下來,便會得到粗晶組織 ( a )。如果毛坯經過鍛造,而且是在比A,3低許多的溫度終鍛(b),則終鍛溫度雖然仍在再結晶 溫度以上,但是,由于溫度已不很高,如果鍛件冷卻快,便不能充分再結晶, 鍛件內將留有部分冷變形的組織。如果終鍛溫度比A}3高很多 ( d ),則在終鍛 后由于奧氏體晶粒再結晶,甚至發生聚集再結晶使晶粒長大,結果便會得到 晶組織。但這種鋼有相的重結晶轉變,因此,粗晶組織可以通過隨后的正火處 理予以細化(e)。如果終鍛溫度能準確控制在比Ar。稍高的溫度(C),則在終鍛 后可得到細小等軸晶粒組織。為了保證鍛件得到細小均勻的晶粒組織,鍛壓設備一次行程的變形程度還應大 于或小于再結晶圖上相應溫度下的臨界變形區域,如圖1-20中的陰影部分所示 。尤其重要的是要控制終鍛溫度下的變形程度不落入臨界變形區。合金結構鋼 在不同鍛造溫度下的臨界變形區域大致是:在850-10000C范圍內為5-15%,在1100^-1200范圍內為5^2%。
為了獲得細晶鍛件,除了控制終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下的變形程度外,鍛后冷卻 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為了得到細晶低碳鋼平軋產品,取低于10000C 溫度終軋,并用噴注大股水流代替少量噴水的方法來加速冷卻,便可得到鐵素 體晶粒更細的產品。
來源:《合金鋼鍛造》西北工業大學 陳詩蓀 主編.責任編輯 王德康.—***工業出版社,1984. 6
近期本科技欄目內容皆摘自此書,內容連載更新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