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業”市場化處置:清算與重組雙管齊下

博主:adminadmin 2023-03-14 19:12:01 條評論
摘要:2015年10月8日,深圳市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突然宣布停產,隨后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當時的福昌公司是華為、中興的一級供應商,有職工4...

  2015年10月8日,深圳市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突然宣布停產,隨后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當時的福昌公司是華為、中興的一級供應商,有職工4000多人,年產值10億元左右,上下游關聯企業500多家,帶動近5萬人就業。

  2015年11月13日,深圳中院決定在裁定受理重整申請之前,采用“預重整”方式審理,即在裁定受理重整申請之前,意向管理人進場輔助企業推進重整,由債權人、股東和員工等利益主體先搭建溝通平臺,并讓潛在投資方也得以了解企業真實狀況和財務底數。

“僵尸企業”市場化處置:清算與重組雙管齊下

  通過“預重整”的梳理,福昌公司近4000名員工得到妥善安置,企業恢復生產的障礙逐一消除,充分實現了各方主體利益的平衡。

  這是一個發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前夕的案例,也預示宏觀視野下,對此類企業的處置將越來越多使用破產等司法化策略。

  但許多企業對破產有一定誤解,認為只要進入破產程序都將以清算告終。

  對此,***人民法院(下稱“***法”)民二庭庭長賀小榮3日在介紹破產審判工作有關推進情況時表示,破產程序提供了“破”和“救”的不同措施,可以雙管齊下,既能解決僵尸企業淘汰出清的問題,也可以挽救有拯救價值的企業。

  ***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賀小榮(圖片來源:***法官網)

  另一方面,通過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可以***圍繞“僵尸企業”形成的各類債務鏈條,從根本上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破產也能讓企業重生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緊緊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多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

  此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7月27日又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在今后的去產能過程中,處置僵尸企業更多要通過市場化和法治化的辦法,減少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產能。

  近期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

  “僵尸企業”只能靠信貸資金“續命”,占用的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被長期閑置,危及實體經濟發展。而“僵尸企業”存續又需要通過銀行和財政不斷輸血,造成銀行不良***不斷疊加,地方***債務負擔加重,極易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第一財經記者王曉東攝)

  目前從決策層到市場已有共識:處置“僵尸企業”不能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而是更多依靠“***引導”和“市場機制”。“***引導”要做好頂層設計、彌補市場失靈,“市場化運作”則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僵尸企業進行市場化方式處置。因此,破產是市場出清的重要手段。

  2013年開始,中國破產案件數量出現拐點,逐年上升。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后的2016年,全國新受理的破產案件數量比2015年上升53.8%,破產案件啟動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其中,浙江、廣東、江蘇新受理的案件數量居于***位,以上三省受理的案件總數占全國破產案件總數的48%。2017年以來,截至7月31日,人民法院共受理公司強制清算類和破產類案件4700余件,與去年同期相比穩步上升。

  然而,《企業破產法》實施十年以來,對加快破產審判影響***的還是觀念問題。很多企業對破產有一定誤解,認為只要進入破產程序都將以清算告終。

  ***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曾撰文表示,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企業對破產沒有積極性,認為反正是走向死亡,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等情況,企業家就“跑路”,或者通過民間借貸等方式勉強維系,到期還不了款依舊要“跑路”,并沒想過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讓企業重新活起來。

  另一方面,債權人對破產也沒有積極性。杜萬華解釋說,因為企業破產后債權清償率很低,有些企業債權清償率僅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有些甚至為零。相反,債權人為盡量實現自己的債權,通常會采取非常規手段到各地法院申請搶先執行,導致執行過程中出現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

  在杜萬華看來,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依法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思想,應當是把人民法院當作“生***企業”的醫院。“僵尸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人民法院要進行“診斷”,分類評估、分別處置。

  果斷處理“僵尸企業”不等于“一刀切”地強制退出。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實際上有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破產清算三種渠道,提供了“破”和“救”的不同措施。

  賀小榮表示,在對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進行識別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破產重整、和解制度的功能,對于能夠救治的困境企業盡量挽救;對于不具救治價值或救治無望的企業,果斷通過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防止債務風險累積引發更多風險和危機。

  防止“僵尸企業”逃避清理

  “僵尸企業”通過破產“浴火重生”的例子并不少。

  如果按照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標準,2014年時的中國二重(下稱“二重”)也是一個典型的“僵尸企業”。至2014年底,二重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34%,企業已資不抵債。

  時任二重副董事長、黨委書記的劉祖晴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按照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標準,三年前的中國二重就是一個典型的‘僵尸企業’。”

  不過,通過國務院國資委所主導的企業重組,以及四川德陽中院所引導實施的破產重整,歷時近一年,二重經過與近20家債權銀行艱苦磋商逾40余次,***終達成多方認可的“以股抵債+現金償還+保留債務”的綜合受償方案,使得原有120億元的金融負債得到了有效化解。

  賀小榮同時提示,要對企業進行***識別,挽救確有存續價值的企業,防止“僵尸企業”將重整制度作為護身符逃避清理。

  他說,重整是用來挽救具有經營價值的企業和產能的,而不是簡單、機械地保持企業存續。要特別***惕一些不具拯救價值的“僵尸企業”以重整作為護身符,借合法形式規避處置出清。

  破產審判用上大數據和云

  如何***識別企業應該重整還是清算、如何讓分布在全球的債權人方便地出席債權人會議、如何對破產案件事實進行全程監督,這是擺在破產審判面前的現實問題,但中國正創造性地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解決這些問題。

  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平臺2016年8月1日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破產審判工作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目前,該平臺上的法官平臺案件總量達14013件,其中,在審案件10744件,審結案件3270件。由于利用平臺實現了破產案件一站式的網上業務協同服務,通過對債務人信息的公開,吸引更多投資人,促進困境企業重整再生。

  與此同時,債權人大會也已經開到了網上,解決會議召開難的問題,有效節約了破產程序費用,加速了破產案件審理進程。今年3月以來,已召開7場網絡債權人會議,涉及債權人10387人次,涉及債權金額101億余元。

  在執行清償上,人民法院積極推進破產財產的網絡拍賣,建立起“當事人自治、管理人履職、法院依法監督”三位一體的破產財產處置通道,還同阿里巴巴等企業形成了合作。

  今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法院審理的某企業破產清算案件中,通過網絡拍賣處置相關財產,成交總價達6554萬元,超出起拍價1045萬元,溢價率達18.97%,實現了破產財產處置的高效性和財產價值的***化。

  賀小榮說,將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破產案件的審判實踐,既是破產法律制度的一次全新革命,也是中國破產審判實踐對全球營商環境治理的積極貢獻。

  賀小榮表示,為真正實現破產審判工作的法治化、市場化、常態化,***法下一步將抓好四項制度建設,推動三大配套機制建設。

  四項制度建設包括完善破產管理人制度、解決關聯企業破產問題、抓緊完善破產重整制度、探索建立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三大配套機制建設則分別是推動建立破產費用保障機制,推動破產費用基金落實;推動建立破產***優惠機制,激勵和引導當事人主動運用破產制度;推動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制度建設。

  賀小榮說,破產重整成功后,企業信用不能及時修復,已經成為影響破產企業重生的重要因素,亟須加以解決。下一步將與央行等相關部門協調,對重整企業的信用修復問題***相應政策。

  文章由中國模具鋼產業網mjg.99114.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