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不賺錢 成本高在哪

博主:adminadmin 2023-02-08 01:20:05 條評論
摘要:財科院對四大地區企業收回的有效樣本問卷7867份,結果顯示實體經濟經營效益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如企業平均產值效益率從2013年的0.47%,下降...

  財科院對四大地區企業收回的有效樣本問卷7867份,結果顯示實體經濟經營效益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如企業平均產值效益率從2013年的0.47%,下降到2014年的0.27%,2015年進一步下降到-4.28%。

  “搞實體經濟的,辛苦招來工人、買來機器、生產經營下來,卻不賺錢,遠不如炒房收益來得‘短平快’。我在南京的幾個朋友把廠子賣掉,舊廠房的地皮就抵得上原來廠房的利潤,大家都炒房去了。”9月25日,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降成本”相關調研***的研討會上,江蘇省財政廳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豫平發出感慨,表示背后原因值得各方深思。

實體不賺錢 成本高在哪

  今年4月到5月份,財科院先后派出四個調研組,分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個地區實地調研,了解各地企業經營狀況,“降成本”現狀及背后原因。

  調研發現,實體經濟確實承載較大下行壓力,企業利潤下行明顯,企業應收賬款、三角債問題增加。各地雖***種類繁多,覆蓋全面的“降成本”舉措,但企業成本上升仍很快,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諸如稅費、融資、人力、電力、物流等成本,均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降成本”要落到實處,要推動國企、金融、電力、稅費等改革。

  體制扭曲加劇企業負擔

  今年,各地均***系列“降成本”舉措,包括降低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用能成本、人工成本等諸多方面。今年8月份,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也覆蓋了上述各方面成本內容。

  “降成本是企業微觀管理層面的事——企業生產經營需盈利,必須要注重降低成本,照理說跟***的關系不大。之所以上升到宏觀層面,是因為企業成本的問題凸顯出來,跟宏觀環境有很大關系。”在9月25日研討會上,一位與會專家直言。

  據了解,財科院對四大地區企業收回的有效樣本問卷7867份,結果顯示實體經濟經營效益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如企業平均產值效益率從2013年的0.47%,下降到2014年的0.27%,2015年進一步下降到-4.28%。再如,企業總成本費用占收入比重在2013-2015年均超過100%,表明總成本大于總收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企業經營形勢嚴峻,有市場周期性因素,如外需低迷。李豫平指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后,很多外貿企業訂單銳減。企業利潤走低,跟匯率走勢有關,有些是宏觀環境決定的。

  比如去無錫調研出口外貿企業后發現,企業生產的睡衣發往美國沃爾瑪超市銷售,大概2-3美元一套,以前美國經濟景氣時,消費者一次性買一打,那時匯率是8塊多;后來,美國經濟疲軟,睡衣消費量也少了,超市售價還是2-3美元一套,但匯率變成了6塊多——企業盈利空間受到很大擠壓。

  此外,還有勞動力短缺帶來工資成本的增長、排污費征收標準提高帶來環保成本增加等,這些成本上升由市場決定,***作用空間有限。

  但調研發現,還有大量制度***易成本、行業壟斷、行政審批、管制等造成的扭曲,在吞噬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

  如地方亂收費現象仍不少。調研中,不少東北企業反映地方壟斷性收費依然存在,地方收取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評估費、產品***費、罰款等依然很多。比如刻公章,去工商局***刻章地點,一套收費1000多元,若不在***地點刻章就不給***。

  此外,有東北企業反映諸如防洪基礎建設資金、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工會經費等收費不甚合理。比如工會會費按工資總額的2%計提,上繳市工會40%,60%企業留用。另外,地稅局代征,要收取5%的管理費。對于一個8000人的企業,假如平均月工資3500元,每年需上繳市工會200多萬元,這對于利潤較低的企業而言,是不小的一筆負擔。

  再比如電力成本。東北地區資源富集,但工業用電價格高是東北地區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數據顯示,2015年4月份,工業用電全國平均價格為0.79元/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平均價格為0.86元/度、0.92元/度、0.8***/度,均高于全國平均價格。

  推動改革是根本

  “大家都熱衷去炒房,脫離實體經濟,跟體制環境有關。降成本后續要有針對性的改革,尤其是國資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社保改革、稅費改革等。”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

  包括國稅總局***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統計局統計科研所所長萬東華均表示,從宏觀數據來看,國企面臨的壓力***,降成本的重點應該放在國企上,要推動成本有效下降,只能通過深化國企改革來實現。

  調研發現,一些國企效率低、冗員多、產權不清、競爭力弱等問題突出,冗員過多加劇企業成本,也阻礙了效率提高。尤其是東北地區,一些國企還承擔大量社會職能,除了生產經營成本,還需承擔其他社會職能,如供電、供熱、供水、物業、學校、醫院等。

  實體經濟盈利率低,也跟金融“脫實向虛”有關。調研發現,雖然從2014年以來,央行連續多次降息降準,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仍然高企,如廣州市商委調研資料顯示,中小微企業平均融資成本占融資總額的12%,遠超基準利率。

  此外,杭州市某超商企業反映,為獲得銀行***,除了利率上浮之外,必須配置其他存款、保險、代發工資等業務,導致企業財務費用增加而實際***額度下降,造成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較高。

  ***認為,當前金融還產生了一種“虹吸效應”,把實體經濟領域資本吸到金融體系中。***建議,要破除金融壟斷、鼓勵競爭,拓寬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空間。

  還有我國間接稅為主的稅制體系,也使得經濟下行中的企業“稅痛感”增強。帶隊去浙江、江蘇、廣東三省調研的財科院副院長王朝才表示,東部地區很多企業反映,企業還沒開始盈利,就要交稅,這反映了我國稅制結構的問題。

  ***建議要優化稅制,對間接稅實行結構性降稅,提高直接***入規模和占比。

  編輯:曾巧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