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車床孔加工你選對了合適的鉆頭嗎?(S690PM是什么材料S690P)
今天給各位分享自動車床孔加工你選對了合適的鉆頭嗎?的知識,其中也會對S690PM是什么材料S690P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自動車床孔加工你選對了合適的鉆頭嗎?
左鉆,又名左旋麻花鉆,可以成為左鉆頭反鉆等叫法,常見的左鉆材質有高速鋼左鉆,含鈷左鉆,合金左鉆,鎢鋼左鉆四種,但其實這四種只是兩種,高速鋼和硬質合金。
高速鋼左鉆一般市場有M2M35等牌號,但至佳刀具的高速鋼左鉆為M42高速鋼是目前市場上最優質的一款材質,也屬于含鈷高速鋼HSSE,而硬質合金左鉆其實就是硬質合金左鉆,但是隨時時間的演變,自動車床的合金左鉆通常被叫為鎢鋼左鉆,原由小編也不清楚,但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被合金左鉆和鎢鋼左鉆所誤導,這兩種其實就是一種材質,只是叫法不同。
在2017之前高速鋼左鉆一直被市場所認可和歡迎,但是隨著的變化,鎢鋼左鉆的市場慢慢的開始大范圍的占領了高速鋼左鉆的市場從而開始向著霸占市場進發,在如今2019的自動車床左鉆市場上,百分之80的工廠會優先選擇鎢鋼左鉆,因為以前無論是鎢鋼左鉆還是合金麻花鉆成本都要遠遠高于高速鋼左鉆,但近年來,開始有所變化在質量不減的情況下,成本接近了高速鋼左鉆,而且鎢鋼左鉆的壽命以及硬性條件都要高于高速鋼左鉆,所以市場慢慢的偏向于鎢鋼左鉆。
S690PM是什么材料S690P
S690PM為奧地利百祿牌號,該鋼是一種高韌性粉末高速鋼,具有高耐磨粒磨損、高韌性、高抗壓強度。
C1.33%、CR4.30%、MO4.90%、W5.90%、V4.10%、SI0.35%、MN0.30%。
傳承百年老刀:揭秘臺灣刀界不死老兵—士林刀小傳
臺灣士林刀的起源最終被證實,其實最早發源于晚清時代的中國廣東,其士林刀創始人為郭合(于公元1849年出生)。
郭合18歲時跟隨一位人稱“貓牛師”的廣東打鐵師傅學打鐵,學成后自行開業做刀,并于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創立士林名刀。
當時士林刀為手工鍛造而成,其特點是以白鐵包鋼的刀形如竹葉形,刀柄以黑色水牛角包黃銅片加鉚釘固定,外觀狀如茄子形,所以又稱為“茄柄竹葉刀”。
郭合當時純手工打造的折刀,起初名為八芝蘭刀,而且每天只做一二把左右。
由于郭合打鐵技術精湛,士林刀鋒利異常,且耐磨耐操,再加上刀刃可以拆收,攜帶非常方便,而且牛角包銅的刀柄,觸感細膩,拿握順手,故整把刀造形優雅幾近藝術品,往往一把刀可使用二三十年以上,因此在當時極受歡迎。
在二戰時代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時期,老一輩的臺灣人曾用士林刀切檳榔、剃豬毛、補漁網、切割肉類、園藝嫁接、紡織割紗線、剝竹筍等。
士林刀在以前臺灣被當初稱為八芝蘭刀(士林刀的舊稱,抗日戰爭勝利光復臺灣后改稱士林)。
在臺灣當地人的生活中,幾乎所有需要使用刀具切削的場面都會用到士林刀,比如去野外釣魚,雨后地面泥濘,需找一根手杖以滑跤,這時就從路旁切一根樹枝或竹桿權當手杖。
你就會使用硬度大約為HRC60的高碳鋼士林刀,刀口極其鋒利。
由于士林刀的闊身刀口較薄,而且刀刃是反曲刃設計,所以刀口能夠緊緊地咬住被切削物不易滑走,切削能力非常強,能夠輕易環切,只需轉動數刀就能切下直徑約2厘米以內的樹枝或竹桿當手杖。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自動車床孔加工你選對了合適的鉆頭嗎?的介紹了,S690PM是什么材料S690P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