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pm2—1023的詞條

博主:adminadmin 2023-06-14 18:06:07 條評論
摘要:今天給各位分享pm2—1023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PM2.5和PM10是什么意思一、PM2.51、定義: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
www.usteel.net

今天給各位分享pm2—1023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現在開始吧!

PM2.5和PM10是什么意思

一、PM2.5

包含pm2—1023的詞條

1、定義:PM2.5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

2、特點:

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其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PM2.5粒徑小,比表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二、PM10

1、定義:PM10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指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

2、特點:PM10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

擴展資料:

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的害處:

1、呼吸系統

大氣中PM10濃度的上升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塵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惡化。

2、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由顆粒物引起的心臟自主神經系統在心率、心率變異、血粘度等方面的改變能增加突發心肌梗死的危險。人暴露在高濃度PM2.5中,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和血液中某些白蛋白,從而引起血栓。

3、神經系統

在城市中的可吸入顆粒物,許多是由機動車尾氣產生的。含鉛汽油燃燒后生成的鉛化物微粒(含氧化鉛、碳酸鉛)擴散到大氣中,隨呼吸道進入人體而影響身體健康。

4、具有致癌、致突變、致殘作用

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及木材、煙草等有機物在不完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多環芳烴(PAHs),排放的PAHs可直接進入大氣,并吸附在顆粒物,特別是直徑小于2.5m的細顆粒物上。

由于PAHs具有致癌、致突變、致殘作用,因此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其中代表物苯并(a)芘(BaP)是最具致癌性的物質,能誘發皮膚癌、肺癌和胃癌。另外,空氣中的PAHs可以和O3、NOx、HNO3等反應,轉化成致癌或誘變作用更強的化合物,從而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可吸入顆粒物

pm2.5正常值是多少?

pm2.5標準75微克/立方米以下正常。

根據國家空氣衛生標準給出的指標,pm2.5的值如果小于35,則可以說明空氣質量非常的好,對人體沒有什么傷害。如果pm2.5的值處于35—75之間,說明空氣的質量為良好,適合人生活。但是在很多污染嚴重的地帶,會有pm2.5大于75甚至是更高,這就是表明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pm2.5的危害:

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進入肺泡的微塵可迅速被吸收、不經過肝臟解毒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分布到全身;其次,會損害血紅蛋白輸送氧的能力,喪失血液。對貧血和血液循環障礙的病人來說,可能產生嚴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狀動脈等心臟疾病。

pm2.5的值多少對人體沒有傷害?

1、pm2.5的值小于35,說明空氣質量非常的好,對人體沒有什么傷害;

2、pm2.5的值在35—75之間,說明空氣的質量為良好,適合人生活;

3、pm2.5的值大于75甚至是更高,表明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一些肺部感染、氣管、支氣管方面的疾病都和它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長時間的處于這種環境之中,還會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嚴重危害。

擴展資料:

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化而成。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造成的。在發展中國家,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顆粒物的來源。燃燒柴油的卡車,排放物中的雜質導致顆粒物較多。

顆粒物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煙草產品,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顆粒物,使用品質較佳的香煙也只是吸煙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為臭味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適用于金紙燃燒、焚香及燃燒蚊香。但是炒菜5分鐘,PM2.5增加20倍系誤讀。

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化而成。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造成的。在發展中國家,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顆粒物的來源。燃燒柴油的卡車,排放物中的雜質導致顆粒物較多。

在室內,二手煙是顆粒物最主要的來源。顆粒物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煙草產品,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顆粒物,使用品質較佳的香煙也只是吸煙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為臭味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適用于金紙燃燒、焚香及燃燒蚊香。但是炒菜5分鐘,PM2.5增加20倍系誤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細顆粒物

#空氣污染#想了解PM2.5的相關知識

1. PM2.5是什么?

如果是初次接觸,“PM2.5”這一串字符也許會讓你看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其實它有一個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細顆粒物,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這些顆粒如此細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們可以在空氣中漂浮數天。人類纖細的頭發直徑大約是70微米,這就比最大的PM2.5還大了近三十倍。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的首字母縮寫。準確的PM2.5定義要在“直徑”之前加一個修飾語“空氣動力學”,這可不是故作高深。空氣中的顆粒物并非是規則的球形,那怎么定義又怎么測量其直徑呢?在實際操作中,如果顆粒物在通過檢測儀器時所表現出的空氣動力學特征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且密度為1克/立方厘米的球形顆粒一致,那就稱其為PM2.5。這樣的定義也就決定了在測定PM2.5時,需要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把PM2.5與更大的顆粒物分開,而不是用孔徑為2.5微米的濾膜來分離。

知道了PM2.5的定義,就很容易得出PM10的定義了——將定義中的2.5換成10即可,PM10也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在PM10中,直徑在2.5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被稱為粗顆粒物,與細顆粒物相對。

======================================

2. PM2.5來自哪里,都有些什么成分?

雖然自然過程也會產生PM2.5,但其主要來源還是人為排放。人類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氣體污染物,在空氣中轉變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燒、生物質(秸稈、木柴)的燃燒、垃圾焚燒。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其它的人為來源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粉塵、廚房煙氣。自然來源則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子、細菌。

PM2.5的來源復雜,成分自然也很復雜。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機碳化合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其它的常見的成分包括各種金屬元素,既有鈉、鎂、鈣、鋁、鐵等地殼中含量豐富的元素,也有鉛、鋅、砷、鎘、銅等主要源自人類污染的重金屬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員測定了北京的PM2.5來源:塵土占20%;由氣態污染物轉化而來的硫酸鹽、硝酸鹽、氨鹽各占17%、10%、6%;燒煤產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廢氣貢獻7%;農作物等生物質貢獻6%;植物碎屑貢獻1%。有趣的是,吸煙也貢獻了1%,不過這只是個粗略的科學估算,并不一定準確[1]。該研究中也測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顆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銨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類似地,1999年測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銨、硝酸銨,41.4%是含碳的物質[2]。

======================================

3. PM2.5對健康有什么危害?

PM2.5主要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臟病、心肺病患者的過早死[3]。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如果空氣中PM2.5的濃度長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風險就開始上升。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總的死亡風險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風險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風險上升8%[4-5]。這意味著多大的風險呢?我們可以拿吸煙做個比較。吸煙可使男性得肺癌死亡的風險上升22倍(也就是上升2200%),女性的風險上升12倍(1200%);使中年人得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上升2倍(200%)[6]。和吸煙一比,PM2.5的危害就顯得非常小了。如果吸煙都沒有讓你感到恐懼,那你就不用擔心眼下PM2.5超標對健康的影響了。但是,從全社會的角度出發,降低這些看似不大的風險,收益卻是很大的。美國環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個估算:“如果PM2.5達標,全美國每年可以避免數萬人早死、數萬人上醫院就診、上百萬次的誤工、上百萬兒童得呼吸系統疾病”[7]。相比當前的中國,美國當時的空氣質量已經相當不錯,只有很少的地區存在略微的超標[8]。如果中國的PM2.5能夠達標,社會收益無疑將會是巨大的。

上述關于PM2.5死亡風險的數據源自2002年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的一篇論文[4]。這篇論文分析了一項長期研究中參與者的死亡率和空氣污染之間的關系,發現死亡率升高與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關聯,而與粗顆粒物污染沒有可靠的關聯。該項在美國進行的前瞻性研究始于1982年,當時招募了120萬的參與者。論文的結論是基于長達16年的隨訪數據,是目前關于PM2.5污染增加死亡風險最可靠的證據。

======================================

4. 如果沒有污染,PM的濃度有多高,現在實際有多高?

即使沒有人為污染,空氣中也有一定濃度的PM2.5,這個濃度被稱為背景濃度。在美國和西歐,背景濃度大約為3-5微克/立方米[5],澳大利亞的背景濃度也在5微克/立方米左右[9]。中國的背景濃度有多高?目前尚無公開的數據,但應該不會和其他國家相差太大。

中國尚未開展大范圍的PM2.5監測,公開的PM2.5數據非常有限。位于廣州的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從2011年從6月13日開始每日發布PM2.5監測值[10],截至11月20日,濃度范圍在0.6至99 微克/立方米之間(注:0.6這個數據應該是儀器故障所致,正常值不會這么低),平均值為38微克/立方米,這個值超過了擬發布的年均標準(35微克/立方米)[11]。在這121天中,已經有6天超過了擬發布的日均標準(75微克/立方米)。從近十幾年來發表的科學論文中,可以查到中國一些大城市某一區域某一階段的PM2.5的測定值。例如,2000年在北京的5個監測點測得的PM2.5年均值為101微克/立方米[2];2008北京奧運會的17天中,在北大測得的PM2.5最低28.2,最高147.4微克/立方米, 平均64.7微克/立方米[12]。1999年,在上海兩個監測點測定的PM2.5年均值為57.9和61.4 微克/立方米[2]。這些年均值都遠高于擬發布的年均標準(35微克/立方米)。

除了查閱以上這些零星的數據,我們還可以根據PM10的數據估算一下PM2.5的濃度。按照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PM10是常規監測指標,全國性監測已開展了十幾年。從2001年至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PM10的平均值從125降到了90微克/立方米[13]。PM2.5和PM10之間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間,我們取0.8做一個極端估算可得: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的PM2.5平均值為72微克/立方米,是即將發布的新標準的2.1倍(35微克/立方米)。和美國的空氣質量相比,這差多少呢?2009年,全美國年均PM2.5為9.9微克/立方米,在724個監測點中有90%以上的監測點年均值低于12.6微克/立方米[8]。

全國的年均值只是用來反映我國顆粒物污染的總體現狀,對于評價我們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意義并不大。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離我們生活、工作最近的監測點的數據。這個數據哪里有呢?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而且恰好在美國大使館附近,那你可以參考該館發布的實時PM2.5數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國大使館的監測儀器是專業的(見問答8),但是大使館畢竟不是環境監測部門,沒有證據表明他們的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他們測出的PM2.5數值經常比環保部門以及第三方測定的PM10還高,這是不正常的()。所以,美國大使館的數據也只能“僅供參考”。然而,我們更多的人并不生活在北京,即使在北京也不在美國大使館附近,那我們該看哪里的數據呢?全國主要城市的實時PM10數據可以在環境監測總站的網站上查到,每個城市都有數個監測點,我們可以選離得最近的那個點作參考。如果你很樂觀,那么可以估算PM2.5=PM10 0.5,如果你很悲觀,那么就估算PM2.5=PM10 0.8。

======================================

5. 其他國家實施PM2.5的標準了嗎,標準值是多少?

自從美國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氣質量標準以來,許多國家都陸續跟進將PM2.5納入監測指標。如果單純從保護人類健康的目的出發,各國的標準理應一樣,因為制定標準所依據的是相同的科學研究結果。然而,標準的制定還需考慮各國的污染現狀和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個空氣污染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制定極為嚴格的空氣質量標準只能成為一個華麗的擺設,沒有實際意義。根據美國癌癥協會和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5年制定了PM2.5的準則值。高于這個值,死亡風險就會顯著上升。WHO同時還設立了三個過渡期目標值,為目前還無法一步到位的地區提供了階段性目標,其中目標-1的標準最為寬松,目標-3最嚴格[5]。

下表列舉了WHO以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的標準。中國擬實施的標準與WHO過渡期目標-1相同。美國和日本的標準一樣,與目標-3基本一致。歐盟的標準略微寬松,與目標-2一致,澳大利亞的標準最為嚴格,年均標準比WHO的準則值還低。標準的寬嚴程度基本反映了各國的空氣質量情況,空氣質量越好的國家就越有能力制定和實施更為嚴格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一些國家的PM2.5標準(單位:微克/立方米)

======================================

6. 中國的PM2.5標準和其他國家比,很落后嗎?

中國的PM2.5標準擬于2016年生效,雖然比美國落后了一二十年,但和歐盟的2015年生效相比,也不算太晚。如果僅從標準的數值來看,中國即將發布的新標準已經與WHO過渡期目標-1一致,雖然落后于發達國家,但也算是開始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然而,即使標準值相同,而評判是否達標的方式不同,約束力是有極大差異的。舉個例子,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制定于1996年,其中PM10的日均標準為150微克/立方米,表面上已和美國現行標準一樣嚴格。但是,按照美國的標準,平均每年最多只能有1天超標,否則就算不達標,超標地區需要提交改進方案并加以實施。而在中國的標準文件中,沒有類似的規定。各地區在執行標準時,只是計算每年的“達標天數”和“達標率”。PM10的標準至今已經執行了15年,一個86.2%的達標率還可以作為正面消息報道[14]。

在即將發布的PM2.5新標準中,依然沒有規定多高的達標率才是可接受的。WHO和其他國家是怎么規定的呢?WHO要求每年最多有3天超標(99%的達標率),澳大利亞最多5天,而美國和日本要求的達標率為98%。中國PM2.5標準的落后不僅是在標準值,更重要的是在約束力上。

======================================

7. 新標準即將發布,為什么要到2016年才實施?

對于這個問題,標準制定者是這樣回答的:“考慮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及目前全國的環境監測能力現狀,結合現行標準實施過程中的經驗,為保障數據準確性和可比性,將全國統一實施本標準的時間定為2016 年1 月1 日,以便為各地區預留足夠的準備時間,加強標準實施的有關配套工作[15]。”

這么說有道理嗎?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其他國家是怎么做的。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環保部門的網站上,對于PM2.5標準的制定過程有非常詳細的備忘錄,我們就以這兩個國家為例。

美國早在1994年就宣布要增加PM2.5的指標。1994-1996年間,開了多次研討會,在1996年底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期間共接了14000個電話,收到4000封電子郵件、50000份書面或口頭意見,而且多次通過聽證會、會議、電視節目征求意見。經過這番誠意十足的意見征求,終于在1997年9月16日發布了PM2.5的標準。但在那時,尚未展開全國的PM2.5監測,直到1999年各州才陸續開始,2000年PM2.5監測常規化[16]。

澳大利亞在2001年開始考慮,并在2003年制定了PM2.5的非強制標準。制定該標準的目的是收集數據,以便檢討這一標準是否合理,并準備于2005年開始考慮制定強制標準。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有反對者認為應該直接設立強制標準,否則缺乏約束力,意義也就不大。澳大利亞環保委員會(NEPC)認為當時缺乏足夠的PM2.5監測數據,沒法很好地評估不達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堅持了原先的做法[9]。直到今年(2011年),澳大利亞的PM2.5仍然不是強制指標[17],不過這期間一直在做大量的監測和基礎研究工作[18]。

中國的PM2.5強制標準正在征求意見中,并擬于2016年實施,“實施”的含義應該是指開展常規檢測并公布結果。美國從1997年發布標準到2000年全國監測常規化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澳大利亞2003年發布非強制標準,隨后即開展全國監測。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延后幾年“實施”有其合理性,但是四五年的時間是否太長了呢?

======================================

8. 怎么測定PM2.5?

空氣中漂浮著各種大小的顆粒物,PM2.5是其中較細小的那部分(定義見問答1)。不難想到,測定PM2.5的濃度需要分兩步走:(1)把PM2.5與較大的顆粒物分離;(2)測定分離出來的PM2.5的重量。目前,各國環保部門廣泛采用的PM2.5測定方法有三種:重量法、射線吸收法和微量振蕩天平法。這三種方法的第一步是一樣的,區別在于第二步。將PM2.5直接截留到濾膜上,然后用天平稱重,這就是重量法。值得一提的是,濾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極細小的顆粒還是能穿過濾膜。只要濾膜對于0.3微米以上的顆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19]。損失部分極細小的顆粒物對結果影響并不大,因為那部分顆粒對PM2.5的重量貢獻很小。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驗證其它方法是否準確的標桿。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稱重,程序繁瑣費時。如果要實現自動監測,就需要用到另外兩種方法。

射線吸收法:將PM2.5收集到濾紙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線,射線穿過濾紙和顆粒物時由于被散射而衰減,衰減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據射線的衰減就可以計算出PM2.5的重量[20]。美國大使館那臺知名度很高的儀器依據的就是此原理。

微量振蕩天平法:一頭粗一頭細的空心玻璃管,粗頭固定,細頭裝有濾芯。空氣從粗頭進,細頭出,PM2.5就被截留在濾芯上。在電場的作用下,細頭以一定頻率振蕩,該頻率和細頭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據振蕩頻率的變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20]。

將PM2.5分離出來的切割器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在抽氣泵的作用下,空氣以一定的流速流過切割器時,那些較大的顆粒因為慣性大,一頭撞在涂了油的部件上而被截留,慣性較小的PM2.5則能絕大部分隨著空氣順利通過。也許你已經覺察到,這和發生在我們呼吸道里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大顆粒易被鼻腔、咽喉、氣管截留,而細顆粒則更容易到達肺的深處,從而產生更大的健康風險。

對于PM2.5的切割器來說,2.5微米是一個踩在邊線上的尺寸。直徑恰好為2.5微米的顆粒有50%的概率能通過切割器。大于2.5微米的顆粒并非全被截留,而小于2.5微米的顆粒也不是全都能通過。例如,按照《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 重量法》的要求,3.0微米以上顆粒的通過率需小于16%,而2.1微米以下顆粒的通過率要大于84%[21]。

特殊的結構加上特定的空氣流速共同決定了切割器對顆粒物的分離效果,這兩者稍有變化,就會對測定產生很大影響,而使結果失去可比性。因此,美國環保局在1997年制定世界上第一個PM2.5標準的時候,一并規定了切割器的具體結構[16]。于是,雖然 PM2.5的測定儀器有不少品牌,它們外觀卻極為相似。

======================================

9. 市面上有些手機大小的儀器號稱可以測PM2.5,靠譜嗎?

和環保部門采用的標準方法相比,用非專業儀器測PM2.5顯然是不可靠的,但很難說到底有多不準,只有拿來和標準方法對比一下才知道。測出來的數據也許能說明一點問題,比如能分辯出房間里有沒有人吸煙,是不是剛掃過地,可是這些你的鼻子也能做到吧。

市面上的非專業儀器利用光散射的原理測定顆粒物濃度,這種方法并沒有被各國環保部門采納為標準方法,但是有依據此原理制成的專業儀器,在科研中也有運用。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越高,對光的散射就越強。光的散射相對容易測,把它測出來,理論上就可以算出顆粒物濃度了。但在實際運用中,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光的散射與顆粒物濃度之間的關系是很不確定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顆粒物的化學組成、形狀、比重、粒徑分布,而這些都取決于污染源的組成。這意味著光散射和顆粒物濃度之間的換算公式隨時隨地都可能在變,需要儀器使用者不斷地用標準方法進行校正,沒有經過科學訓練的業余人士不大可能辦得到。有研究者做過理論計算:利用光散射儀測定PM2.5,至少有30-40%的不確定性[22]。這種不確定性是這類儀器固有的,質量可靠的專業儀器尚且如此,更何況市面上儀器的質量并不都是理想的呢。

作為普通老百姓,與其把精力和金錢花在自己監測空氣質量上,還不如呼吁環保部門早日監測PM2.5并公開數據。現在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正在向公眾征求意見,并擬于2016年實施[11],公眾的聲音也許能使這一時間大大提前。至于有人宣稱自己動手監測,可以監督環保部門,防止他們偽造數據。這是沒有道理的。非專業人士操作非專業的或質量不高的專業儀器測得的結果是不可靠的,沒有能力去挑戰環保部門的結果,這種監督是無效的。

======================================

10. 灰霾天是PM2.5引起的嗎?

雖然肉眼看不見空氣中的顆粒物,但是顆粒物卻能降低空氣的能見度,使藍天消失,天空變成灰蒙蒙的一片,這種天氣就是灰霾天。根據《2010年灰霾試點監測報告》,在灰霾天,PM2.5的濃度明顯比平時高,PM2.5的濃度越高,能見度就越低[23]。

雖然空氣中不同大小的顆粒物均能降低能見度,不過相比于粗顆粒物,更為細小的PM2.5降低能見度的能力更強。能見度的降低其本質上是可見光的傳播受到阻礙。當顆粒物的直徑和可見光的波長接近的時候,顆粒對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強。可見光的波長在0.4-0.7微米之間,而粒徑在這個尺寸附近的顆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組成部分。理論計算的數據也清楚地表明這一點:粗顆粒的消光系數約為0.6平方米/克,而PM2.5的消光系數則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間,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銨、硝酸銨和有機顆粒物的消光系數都在3左右,是粗顆粒的5倍[24]。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灰霾天是顆粒物污染導致的,而霧天則是自然的天氣現象,和人為污染沒有必然聯系。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空氣濕度,通常在濕度大于90%時稱之為霧,而濕度小于80%時稱之為霾,濕度在80-90%之間則為霧霾的混合體[25]。

空氣質量指數和pm2.5之間有什么關系?

空氣質量指數和pm2.5之間有什么關系?

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

針對單項污染物的還規定了空氣質量分指數。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PM2.5是空氣污染指數里的一部分。

空氣質量按照空氣質量指數大小分為六級,相對應空氣質量的六個類別,指數越大、級別越高說明污染的情況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從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直至五級重度污染,六級嚴重污染。

當PM2.5日均值濃度達到150微克/立方米時,AQI即達到200;當PM2.5日均濃度達到250微克/立方米時,AQI即達300;PM2.5日均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時,對應的AQI指數達到500。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 633—2012)規定:空氣污染指數劃分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檔,對應于空氣質量的六個級別,指數越大,級別越高,說明污染越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越明顯。[2]

空氣污染指數為0-50,空氣質量級別為一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優。此時,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各類人群可正常活動。

空氣污染指數為51-100,空氣質量級別為二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良。此時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建議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

空氣污染指數為101-150,空氣質量級別為三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輕度污染。此時,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 *** 癥狀。建議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

空氣污染指數為151-200,空氣質量級別為四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中度污染。此時,進一步加劇易感人群癥狀,可能對健康人群心臟、呼吸系統有影響,建議疾病患者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練,一般人群適量減少戶外運動。

空氣污染指數為201-300,空氣質量級別為五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重度污染。此時,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現癥狀,建議兒童、老年人和心臟病、肺病患者應停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2]

空氣污染指數大于300,空氣質量級別為六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嚴重污染。此時,健康人群運動耐受力降低,有明顯強烈癥狀,提前出現某些疾病,建議兒童、老年人和病人應當留在室內,避免體力消耗,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

空氣質量指數和pm2.5一樣嗎

不一樣的, PM2.5就是專指粉塵,空氣中的粉塵,一般就是室外多,室內粉塵是比較少的,

空氣質量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標,包含PM2.5但是不僅限于PM2.5。

什么是 pm2.5 空氣質量指數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被稱為大氣污染的元兇。研究發現,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空氣質量指數pm2.5達到490算什么?

空氣質量指數的上限是500,達到500就是“爆表”

英國空氣質量指數pm2.5多少算優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 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我國PM2.5標準為:年平均濃度限35微克/立方米,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75微克/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標準較低的。 澳大利亞:年平均8微克/立方米,24小時25微克/立方米。 美國日本:年平均15微克/立方米,24小時35微克/立方米。 歐盟:年平均25微克/立方米...為了身體健康霧霾天我們出行時應做好防護,美 國 進 口普衛欣符合美國醫用口罩最高標準,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于飛沫)過濾效率達99.9%。J#D有

(如圖)空氣質量指數就是PM2.5值嗎?

pm2.5 的數值是指空氣中 直徑為25mm 的固態顆粒 (也就是小灰塵)約占空氣中比例 跟空氣質量有關 但不全有關

空氣質量和PM2.5是什么關系? PM2.5就是代表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是衡量空氣的綜合指標,其中包括PM2.5。

PM2.5只能顯示空氣中直徑在2.5(單位很小)的微粒的數量,這種小顆粒,對人體危害大,所以是一專案前被人關注的指標。

檢測pm2.5(空氣質量指數)用哪款軟體比較好

軟體上都是從伺服器獲取的,資料都是從氣象局得來的,軟體怎么能檢測pm2.5

空氣質量指數PM2.5為什么說成2.5 不說1.5或其它數呢?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關于pm2—1023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www.uste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