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銅超疏水表面的質制備及其性能研究(由黃磷生產副產物磷泥制備磷銅實驗研究)
今天給各位分享磷銅超疏水表面的質制備及其性能研究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由黃磷生產副產物磷泥制備磷銅實驗研究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3、合金磷銅磷銅棒
磷銅超疏水表面的質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本篇論文用簡單的化學濕法制備了磷銅網(片)超疏水表面,通過方法創新,期望能夠提供一種簡單、成本低廉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備方法,用現代表征技術分析表面化學組成和微觀納米微米結構的協同作用,為實現超疏水表面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建立一種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論文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1)用一種簡單的溶液浸漬的方法在商業磷銅網表面制備致密有序的Cu_2O納米棒狀結構,整個制備過程都在蒸餾水中進行,未引入其他任何試劑。
該制備方法的優點在于操作簡單、成本低、反應快和環境友好,可以在溫和的環境下制備出所需的Cu_2O納米結構。
該表面經十二烷基硫醇改性后呈現出優異的超疏水和超親油特征。
此外,以該超疏水磷銅網為原料制成的“微型船”可以自由的漂浮在水的表面,并且能夠在水面上原位收集油污。
這種簡單、廉價和環境友好的方法在油水分離和離岸海洋溢油清理方面有潛在的應用。
(2)針對超疏水材料制備過程耗時、耗力或成本高昂的問題,采用一步法制備了磷銅網基超疏水表面。
室溫下將磷銅網浸入到蒸餾水與十二烷基硫醇乙醇溶液(110(-2)moldm(-3))的混合溶液(體積比3:1)中反應12小時,制備了具有規整珊瑚狀Cu_2O納米結構的磷銅網基超疏水表面。
該表面呈現對水高的前進角(161.20.7)和后退角為(160.20.3),極低的接觸角滯后(1.10.5)。
另外,該疏水性磷銅網對汽油、柴油、正己烷、氯仿四類油和有機物質分離效率均大于98%。
對比傳統的兩步法合成過程,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物料損耗少、反應時間短和效率高等優點。
表明該制備方法簡單、廉價、節省時間,能夠在磷銅網表面制備出規整的Cu_2O納米結構,從而為超疏水表面的大規模的實際應用提供一定借鑒意義。
(3)用一種簡單的蒸餾水浸漬的方法在磷銅網表面一步制備了海參狀Cu_2O納米結構,整個制備過程都在蒸餾水中進行,沒有引入任何其他試劑,該方法是一種真正的綠色環保的制備方法。
磷銅網表面Cu_2O納米結構呈現出超強親水特性和油水界面的超強疏油特性。
有趣的是,以該磷銅網為基材制備的“微型船”和“輸送管道”能夠實現水下油和有機液體的輸運而不會被油污染,我們期望這種智能裝置能夠為設計超拒油的、可以在油水界面自由行走的智能水生裝置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該裝置對油處理和溢油治理方面有一定借鑒意義。
(4)用溶液浸漬的方法在磷銅片表面制備了致密的Cu_2O納米棒,經十二烷基硫醇表面改性之后可實現優異的超疏水性能。
同時,將制備好的磷銅片在160℃的烘箱保存30分鐘,該表面浸潤性可實現從超疏水到親水的轉變,并且轉變后的表面經十二烷基硫醇重新修飾后可恢復其超疏水特性。
研究發現制備好的磷銅片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RS-SR化合物,RS-SR化合物經乙醇沖洗脫離磷銅片表面導致表面碳含量降低,最終導致表面浸潤性的轉變。
該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制備熱浸潤性轉變材料,在微控制和智能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
由黃磷生產副產物磷泥制備磷銅實驗研究
【摘要】:利用硫酸銅和磷泥作為基本原料,采用液相法合成基礎功能材料磷銅。
研究了磷銅產物的物相組成,反應時間、反應溫度、硫酸銅濃度等條件對產率和產物中Cu+P含量的影響及高溫熔融處理對產物的提純效果。
XRD表征及銅、磷定量分析結果證實所制產物中主要物相為Cu3P,Cu/P摩爾比為2.960.34。
結果表明,硫酸銅和磷泥反應制取磷銅的適宜反應條件為:反應時間60min、反應溫度70℃、硫酸銅濃度30%(w/w)或初始Cu2+/P4摩爾比為5.2;適宜反應條件下所得產物產率為88%,Cu+P含量為98%,Cu/P摩爾比為3.03;高溫熔融可使磷銅含量較低產品的Cu+P含量由74%提高至84%。
合金磷銅磷銅棒
寬幅黃銅帶、寬幅紫銅帶、磷銅帶、鈹銅帶白銅帶、C7701白銅帶C7521白銅帶、B30白銅帶、黃銅箔紫銅箔、磷銅箔、鈹銅箔、白銅箔1米2米黃銅板、1米2米紫銅板磷銅板、白銅板、鈹銅板黃銅棒、紫銅棒、磷銅棒、鈹銅棒、錫青銅棒黃銅線、紫銅線、磷銅線、鈹銅線、白銅線黃銅管、紫銅管、磷銅管、鈹銅管、錫青銅管鋁青銅管黃銅排、紫銅排、紫銅卷排、鍍錫紫銅排白銅棒、進口白銅棒白銅管、進口白銅管鋅白銅管、鎳白銅管軟態白銅管,B10白銅管B30白銅管,冷凝器白銅管冷凝器紫銅管。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磷銅超疏水表面的質制備及其性能研究的介紹了,由黃磷生產副產物磷泥制備磷銅實驗研究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