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954銅合金(原位富鐵納米顆粒在銅合金中的形成機制)
今天給各位分享SAE954銅合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原位富鐵納米顆粒在銅合金中的形成機制進行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導讀目錄:

SAE954銅合金
含錫量一般在3~14%之間,主要用于制作彈性元件和耐磨零件。
變形錫青銅的含錫量不超過8%,有時還添加磷、鉛、鋅等元素。
磷是良好的脫氧劑,還能改善流動性和耐磨性。
錫青銅中加鉛可改善可切削性和耐磨性,加鋅可改善鑄造性能。
這種合金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減磨性能和耐蝕性,易切削加工,釬焊和焊接性能好,收縮系數小,無磁性。
可用線材火焰噴涂和電弧噴涂制備青銅襯套、軸套、抗磁元件等涂層。
具有較高的強度、耐蝕性和優良的鑄造性能,長期以來廣泛應用于各工業部門中。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制造和使用銅。
但是,煉銅制成的物件太軟,容易彎曲,并且很快就鈍。
接著人們發現把錫摻到銅里去制成銅錫合金青銅。
青銅器件的熔煉和制作比純銅容易的多,比純銅堅硬(假如把錫的硬度值定為5,那么銅的硬度就是30,而青銅的硬度則是100~150),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青銅時代。
青銅由于堅硬,易熔,能很好的鑄造成型,在空氣中穩定,因而即使在青銅時代以后的鐵器時代里,也沒有喪失它的使用價值。
例如在公元前約280年,歐洲愛琴海中羅得島上羅得港口矗立的青銅太陽神,高達46米,其手指高度超過成人身高。
本產品的種類是錫青銅,品牌是銅合金,型號是Z。
C92600(CuSn10Zn)化學成分:。
抗拉強度b(MPa):≥470伸長率5(%):≥13注:棒材的縱向室溫拉伸力學性能試樣尺寸:直徑或對邊距離5~12熱處理規范:熱加工溫度750~770℃;退火溫度600~650℃。
牌號:QSn6.5-0.4標準:(GB/T13808-1992)特性及適用范圍:磷錫青銅,性能用途與QSn6.5-0.1相似,因含磷量較高,其抗疲勞強度較高,彈性和耐磨性較好,但在熱加工時有熱脆性,只能接受冷壓力加工。
化學成分:Sn:6.0-7.0,Al:0.002,Zn:0.3,Fe:0.02,Pb:0.02,Ni:0.2,P:0.26-0.40,Cu:余量,雜質:0.1力學性能:抗拉強度:(b/MPa):≥355伸長率(10/%)≥50伸長率(5/%)≥55牌號:QSn7-0.2標準:GB/T2059-2000特性及適用范圍:QSn7-0.2錫青銅強度高,彈性和耐磨性好,易焊接和釬焊,在大氣、淡水和海水中耐蝕性好,可切削性良好,適于熱壓加工。
QSn7-0.2磷青銅用于制作中等負荷、中等滑動速度下承受摩擦的零件,如抗磨墊圈、軸承、軸套、渦輪等,還可用作彈簧、簧片等。
化學成份:銅Cu:余量,錫Sn:6.0~8.0,鉛Pb:≤0.02,磷P:0.10~0.25,鋁Al:≤0.01,鐵Fe:≤0.05,硅Si:≤0.02,銻Sb:≤0.002,鉍Bi:≤0.002,注:≤0.15(雜質)力學性能:抗拉強度b(MPa):≥665伸長率10(%):≥2注:帶材的室溫拉伸力學性能試樣尺寸:厚度≥0.15。
原位富鐵納米顆粒在銅合金中的形成機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富Fe納米顆粒在銅合金中熔體中的析出行為,探討了Cu-Fe難混溶合金中富Fe納米顆粒均勻在銅合金中分布的可能性,進行熱力學及動力學分析。
分析凝固條件、對流強弱、合金元素含量變化以及合金元素添加對液態合金中納米相析出形貌及微觀結構的影響。
討論富Fe納米顆粒在銅合金熔體中的形成機制。
通過定向凝固技術制備Cu-Fe合金,富Fe納米顆粒均勻彌散分布在基體中,討論富Fe納米顆粒對單晶Cu-Fe合金力學性能的影響。
研究發現,Cu-Fe及Cu-Fe-Co合金在直徑3mm和6mm石英管中凝固后的析出相均為富Fe析出相,富Fe析出相與Cu基體保持良好的共格與半共格關系。
根據析出相形狀,富Fe析出相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圓形富Fe析出相,顆粒尺寸為2-50nm;第二類為類圓形富Fe析出相,析出相邊界出現不同程度凹陷,顆粒尺寸為50-100nm;第三類為花瓣狀富Fe析出相,顆粒尺寸大于200nm。
添加Co元素對Fe在Cu合金中的析出有很大的影響。
一方面,Co元素的添加使富Fe析出相的微觀結構發生變化,富Fe納米顆粒在20nm左右時,顆粒內部出現孿晶。
另一方面Co元素的添加使得Fe析出相的數量增多,這是由于在富Fe納米在熔體中生長時,由于溶質再分配及對流的同時作用,富Fe納米顆粒可能發生花瓣晶熔斷,富Fe納米顆粒的尺寸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數量也增多。
在Cu-Fe合金中,富Fe納米顆粒尺寸為60nm時,納米顆粒內部開始出現孿晶結構。
在Cu-Fe-Co合金中,富Fe納米顆粒的尺寸約為12nm時就出現孿晶結構。
凝固過程中,富Fe納米顆粒分別以(110)Fe晶面和(112)Fe晶面發生孿生。
以(110)Fe為孿生面的孿生機制為生長孿生,以(112)Fe為孿生面的孿生機制為形變孿生。
在小對流凝固Cu-2wt%Fe合金條件下,納米級的花瓣晶熔斷現象被發現。
較大的花瓣狀富Fe納米顆粒被分為幾個尺寸較小的納米顆粒,這種現象是由熔體對流和溶質再分配共同的作用下造成的。
結合DSC實驗和淬火Cu-Fe合金TEM分析可知,富Fe納米顆粒是在Cu合金熔體中形成,在Cu合金凝固之前。
大量的富Fe納米顆粒在Cu熔體中做布朗運動使納米顆粒彌散分布在基體中成為可能。
通過連續定向凝固技術制備單晶Cu-1wt%Fe合金。
定向凝固條件下,Cu-1wt%Fe合金基體中彌散分布大量與基體共格的富Fe納米顆粒。
相比純銅,Cu-1wt%Fe合金均表現出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Cu-1wt%Fe合金相比純Cu抗拉強度由131.21MPa提高至194.46MPa,延伸率由43.76%提高至44.72%。
納米顆粒共格界面能夠改善位錯在基體中的分布。
一部分位錯能夠沿著共格界面發生滑移,一部分位錯能夠進入到納米顆粒內部,位錯塞積現象得到了改善,位錯在基體中的分布情況得到了改善,因此能夠在提高材料強度的同時,把對基體塑性的損害降到了最低。
銅及銅合金、銅合金分析儀介紹
綜上所述,銅、銅合金及銅合金分析儀的應用都非常的廣泛。
充分利用好銅及銅合金,將會推動我們人類的發展。
銅合金分析儀能精確的分析金屬成分的各種成分及含量,對我們有效利用銅及銅合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以上的內容就是關于SAE954銅合金的介紹了,原位富鐵納米顆粒在銅合金中的形成機制是小編整理匯總而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