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鋁比如何控制及檢驗?「2個回答」
鋁型材擠壓模具制造工藝流程擠壓模具 工藝一般如下:
模子任務的提出(型材圖)

鍛坯改鍛、退火 → 擠壓模具設計 → 編制程序→車削加工 →程序檢查→粗磨 平面 → 劃線 →數控程序磁帶或紙帶程序→鉆、銑削加工檢驗 → 電火花加工 → 電極加工→熱處理 →線切割加工→磨削加工→ 檢驗、修正擠壓珩磨擠壓、試模、修模 →氮化處理
氮化的工藝:
氣體軟氮化的主要工藝參數為氮化溫度,氮化時間,以及氮化氣氛。
氣體軟氮化溫度常用560-570℃,因該溫度下氮化層硬度最高。氮化時間通常為3-4小時,因為化合物層的硬度在共滲2-3小時達到最高,而隨時間的延長,氮化層深度增加緩慢。氮化氣氛由氨氣分解率和含碳滲劑的滴量速度所決定。
氮化的原理:
氣體軟氮化,即氣體氮碳共滲,是指以氣體滲氮為主,滲碳為輔的的低溫氮碳共滲。常用介質有50%氨氣+50%吸熱式氣體(Nitemper法);35%-50%氨氣+50-60%放熱式氣體(Nitroc法)和通氨氣時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數種。在軟氮化時,由于碳原子在相中的溶解度高,軟氮化的表層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韌性好且耐磨。
在氣體軟氮化過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極低,所以很快達到飽和狀態,析出許多超顯微的滲碳體質點。這些滲碳體質點,作為氮化物結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當表層氮濃度達到一定時便形成相,而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過來又能加速碳的溶解。
氣體軟氮化后,其組織由相,′相和含氮的滲碳體Fe3(C,N)所組成,碳會降低氮的擴散速度,所以熱應力和組織應力較硬氮化大,滲層更薄。但同時,由于軟氮化層不存在相,故氮化層韌性比硬氮化后更佳

admi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