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型材開模模具怎么維護?「最新回答」
一.工業鋁型材擠壓行業發展到今日,工業鋁型材和鋁型材截面上是不停變化的,強度和硬度是它們的關鍵優勢。很多行業都選用鋁合金型材,因為一些鋁合金型材的截面特殊,模具很難設計和制作。如果通常使用常規擠壓方法難以達到模具的額定產量輸出,必需選用特殊工藝來嚴控加工工藝叁數便于正常生產。
二.選擇合適的擠壓機進行生產。在擠壓生產之前,型材截面的尺寸根據型材截面的復雜性,壁厚和擠壓系數確定,以確定擠壓機的噸位。
三.合理選擇鑄錠和加熱溫度,均勻化鑄錠,嚴格控制擠壓鑄錠的合金成分。該公司要求鑄錠粒度符合高等標準,以提高可塑性和降低各向異性。當鑄錠中存在氣體,氣孔,松散結構或中心裂紋時,擠壓過程中氣體的突然釋放與“射擊”類似,因此模具的部分工作帶突然加載并再次加載,形成當地巨大的沖擊負荷。它對模具有很大的影響。

四.優化擠壓工藝,延長模具壽命。在擠壓生產中,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來確保模具的微觀結構并采用合適的擠壓速度。在擠壓過程中,擠壓速度通常應控制在25mm/s以下。當擠壓速度太快時,金屬流動將難以均勻,這將加速模具工作帶的磨損。合理選擇擠壓溫度。擠壓溫度為模具加熱溫度為,這取決于錠子的溫度和鋁棒的溫度。如果鋁棒的溫度太低,則擠壓力可能增加或車輛可能被窒息。模具在應力集中部分易于局部輕微彈性變形或裂縫,導致模具的早期刮削。如果鋁棒的溫度太高,則金屬結構會軟化,從而粘附在模具工作帶的表面上或甚至堵塞模具(在嚴重的情況下,模具在高壓下會塌陷)。鑄錠的均勻加熱溫度在460-520℃是合理的,并且鑄件是均勻的。鑄錠的合理加熱溫度為430-480℃。
五.模具必須在擠壓的早期階段進行合理的表面氮化處理。應注意,表面氮化不能一次完成。在模具維修期間,需要進行3-4次重復氮化處理。通常,氮化層的厚度約為0.15mm。清潔模腔,不要留下堿渣或異物。在正常情況下,模具的氮化次數不超過4-5次。應該注意的是,早期的氮化可以通過合適的生產工藝進行氮化,并且氮化的次數不能太頻繁,否則工作帶很容易分層。6.模具上的工作帶必須經過研磨和拋光,工作帶通常需要拋光到鏡面。必須對模具上的工作帶進行研磨和拋光。通常需要對工作帶進行拋光,直到在組裝之前檢查模具的工作帶的平直度和垂直度。氮化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工作帶拋光的平滑度。必須用高壓氣體和刷子清潔模腔,并且不得有灰塵或異物。否則,很容易將金屬流中的工作帶拉下,使得擠壓型材產品具有表面粗糙度或劃線缺陷。
六.當進行擠壓生產時,模具保持時間通常為約2-3小時。當使用模具時,必須有模具支撐件,模具套筒和與模具匹配的支撐墊,以避免由于支撐墊的過大內孔而導致的模具出口表面。支撐墊的接觸表面太小而不能使模具變形或破裂。
七.使用正確的堿洗(烹飪)方法。在卸下模具后,模具溫度為500℃。如果模具溫度迅速下降,則模具易于開裂。正確的方法是將模具置于100-150C的空氣中,然后在卸下模具后將其浸入堿性水中。擠壓后,擠壓棒在擠壓圓筒前退縮,壓力保持在擠壓圓筒中,然后擠壓圓筒后退,同時,模具分流孔中的部分殘余鋁被拉出壓力,然后除去堿。廚師。
八.模具的使用從低到高再低。在模具的中后期使用中,由于模具的性能基本上處在平穩狀態,因而可以適度地提升應用強度。在末期,模具的金屬架構開始衰退,長久生產服務后疲勞強度,穩定性和韌性開始進到下降曲線。這時,應適當減少模具的使用強度,直至模具報廢。
九.抓好擠壓生產流程中模具的使用和維護紀錄,改善每件模具的跟進紀錄,提升擠壓加工過程中模具的使用和維護紀錄,便于管理。

admin
發表評論